您所在的位置: 湖北黨史 >  記憶拾貝

從失利走向勝利——北京兩次申辦奧運會的片斷回憶

發(fā)布日期: 2024-08-01 來源: “百年的輝煌”微信公眾號

龍新民

  1990年9月22日至10月7日,第11屆亞洲運動會在北京隆重舉行,這是我國第一次舉辦綜合性的國際體育大賽,也是亞運會誕生40年以后第一次由中國承辦。來自亞奧理事會的37個國家和地區(qū)的體育代表團共計6578人參加了這屆亞運會,開啟了亞運歷史的嶄新篇章。北京因成功舉辦這屆以“團結、友誼、進步”為宗旨的體育盛會,贏得了亞洲和國際體壇的關注與贊譽。由此,申辦奧運會也被提上了重要議程。

燃起申奧的熱情

北京亞運會開幕式

  1990年7月3日,在亞運會開幕前,86歲高齡的鄧小平來到亞運村視察,他站在體育場的高架橋上,興致勃勃地環(huán)視眼前宏偉的建筑群,問陪同視察的伍紹祖和張百發(fā):“你們辦奧運會的決心下了沒有,為什么不敢干這件事呢?建設了這樣的體育設施,如果不辦奧運會,就等于浪費了一半�!边@是一個發(fā)問,也是一個鼓勵,更是一個號召,鄧小平說出了大家埋藏在心中已久但還不敢說出的心愿。有了鄧小平的提議與激勵,在成功舉辦第11屆亞運會后,經(jīng)過充分的研究醞釀,北京市提出了舉辦2000年第27屆奧林匹克運動會的申請。

  1991年2月26日下午2時,中國奧林匹克委員會在人民大會堂舉行全體會議,會上,中國奧委會主席何振梁興奮地宣布,中國奧委會本次全體會議的議題就是審議北京市申請舉辦2000年第27屆奧運會的事宜。84位中國奧委會委員認真仔細地聽取了北京市市長代表市政府和1000萬北京市市民宣讀的申請書;時任北京市常務副市長的張百發(fā)在會上介紹了北京市舉辦奧運會的有利條件。隨后委員們進行表決,在中國體育史上的這一莊嚴時刻,齊刷刷舉起的手臂表明了各位委員的共同心聲,北京市人民政府舉辦2000年奧運會的申請被中國奧委會全體會議一致通過。

  1991年4月11日,北京2000年奧運會申辦委員會正式成立。

  1991年12月4日,北京2000年奧運會申辦委員會常務副主席、北京市常務副市長張百發(fā)率領申辦委員會代表團,在國際奧委會總部向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當面呈交了申請。薩馬蘭奇高興地從張百發(fā)手里接過了申請書,他說:“你們從此開始了一個很艱難的歷程,你們面臨的對手很多,我祝愿你們的申請走好運�!�

  在申辦奧運會的過程中,北京奧申委積極做好申辦工作,把申辦奧運會的過程作為弘揚奧林匹克精神、全面推進首都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的過程。同時,北京市還對比賽場館、市政設施、廣播電視通信、文化節(jié)活動、市場開發(fā)、奧運村建設以及交通、市容環(huán)境等作出了全面的規(guī)劃。應該說,北京是具備舉辦2000年奧運會的條件的。北京人民、全國人民對申辦成功寄予很大希望,甚至抱有“志在必得”的信心。國際社會也看好北京。

歡呼之后的苦澀

  1993年9月23日,國際奧委會第101次會議在蒙特卡洛舉行,這次會議將投票決定北京、悉尼、伊斯坦布爾、柏林、曼徹斯特5個申辦城市哪一個可以成為2000年奧運會的舉辦城市。

  按照國際奧委會的規(guī)定,投票決定奧運會舉辦城市的國際奧委會會議要進行電視直播,其中申辦城市要組織群眾文化活動,國際奧委會要分別轉播各申辦城市的群眾文化活動鏡頭。9月23日之前,北京市委、市政府的主要領導作為北京奧申委代表團負責人陸續(xù)奔赴蒙特卡洛。市委副書記、宣傳部部長李志堅留在北京主持申奧群眾文化活動的工作,我在市委宣傳部擔任常務副部長,他把23日晚上群眾文化活動的組織工作交由我牽頭,于是各項籌備工作迅速啟動。我召集市里各有關部門的負責人開了兩次大的協(xié)調會,就會場的布置、供電、交通、安保、群眾組織和文化活動安排、電視轉播等事項做了全面部署。經(jīng)過商量,場地選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二樓的會議大廳,會場的布置、文藝節(jié)目的組織和電視實況轉播任務都交給了北京電視臺,由市有關方面和國際會議中心提供協(xié)助。經(jīng)過十多天緊鑼密鼓的籌備,我們確定了晚會的全套方案,并報李志堅和市委、市政府有關領導批準同意。

  9月23日下午,我作為這場活動的總指揮,早早就來到北京國際會議中心,一個環(huán)節(jié)一個環(huán)節(jié)地進行檢查,并再三對晚會的文藝節(jié)目特別是主持人的主持詞進行審查修改。主持詞和節(jié)目的安排都做了兩手準備,申辦成功對應一套熱烈歡慶的節(jié)目方案,申辦失利對應另一套恰到好處的節(jié)目方案。

  晚會是在晚上8時開始的,會場布置得非常喜慶紅火,會場兩側各裝有一塊大屏幕以供現(xiàn)場群眾收看國際奧委會投票實況。按照計劃,主持人余聲、田歌、王剛、張帝或集體或分別上場主持,以歌舞為主的節(jié)目異彩紛呈,一大批著名的歌星、影星、笑星都上臺獻藝,臺上臺下,氣氛極為活躍、熱烈。

  我坐在會場的第一桌,王光美、榮高棠等人和我坐在同一桌,蘇小明等幾個演員也坐在這一桌。演出過程中,我不斷接到蒙特卡洛前方記者團打來的電話,會場上也不時有人向我傳遞信息,都說北京已經(jīng)穩(wěn)拿了�?梢哉f,整個晚會現(xiàn)場從一開始就沉浸在一種志在必得、北京必勝的氣氛中。

  大約晚上11時,我們的大屏幕鏡頭切換到了國際奧委會會場,很快就要到薩馬蘭奇主席宣布投票結果的時候了。這時我從大屏幕上看到,北京、悉尼、伊斯坦布爾等5個城市群眾文化活動的場面一一在電視里播放,每個城市轉播30秒左右,北京的活動場面在電視屏幕上顯得十分壯觀。接著,我又從大屏幕中看到李鐵映、伍紹祖、李其炎、張百發(fā)、何振梁、萬嗣銓等人走進會場的鏡頭,他們的神情都很嚴肅。不久,薩馬蘭奇主席站起來宣布投票結果,他先講了幾句感謝北京等5個城市申辦2000年奧運會的話,當他講到“Beijing”這個單詞時,北京國際會議中心的2000多觀眾以為北京獲勝了,頓時歡呼起來,掌聲、歡笑聲、口號聲響徹全場,全然不顧電視轉播中薩馬蘭奇在講什么。

  我發(fā)現(xiàn)有點不對勁:第一,薩馬蘭奇講了一大段話,點了幾個城市的名;第二,我們的有關領導在國際奧委會會場表情十分嚴肅甚至有點沮喪,不像是北京獲勝的樣子。這時我就站起來使勁揮動雙手往下壓,意在讓大家不要盲目歡呼。果然,薩馬蘭奇宣布2000年奧運會舉辦城市是悉尼,電視大屏幕也開始轉播悉尼群眾歡呼雀躍的鏡頭了,而此時我們一些人還在歡呼,我迅速和有關同志一起,把現(xiàn)場的情形控制住。不一會兒,大家終于清醒過來,知道原來是悉尼取得了2000年奧運會的舉辦權。頓時,北京國際會議中心二樓大廳里,嘆息聲、哭泣聲又響成一片。

  為了盡快調整現(xiàn)場的氣氛,我讓主持人馬上按原定的第二套方案即申辦失利的主持詞上臺繼續(xù)主持節(jié)目。但此時余聲、田歌、王剛也哭成淚人,根本上不了臺,幸好張帝還算沉著冷靜,他立刻走上臺,按預先寫好的主持詞講了一番話:“我們不要悲傷,我們不要氣餒。申辦奧運,重在參與,我們參與了,我們學習到了不少的東西�?v觀奧運會的歷史,沒有幾個城市是一次申辦就成功的。北京這次申奧失利,但我們崇尚奧林匹克精神的追求不會放棄,中國一定能在不久的將來實現(xiàn)舉辦奧運的百年夢想。”接著,張帝唱起了他自己的一首歌。王剛、余聲、田歌也逐漸平靜下來,他們按照原定計劃主持完了這臺晚會;演員們也以飽滿的情緒為觀眾表演。20分鐘后,晚會在平靜、理智的氣氛中結束。帶著無盡的遺憾,也帶著對未來北京舉辦奧運會的憧憬和祝福,2000多名觀眾秩序井然地走出了北京國際會議中心。

  這次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晚會上群眾歡呼的插曲,還引來了國外一些媒體的炒作。英國路透社在一篇報道中說:“薩馬蘭奇宣布2000年奧運會舉辦城市時,北京人歡呼了一分多鐘,后來他們才發(fā)現(xiàn)歡呼錯了�!�

  北京的第一次申奧,以兩票之差敗給了悉尼。北京表現(xiàn)出了泱泱大國首都的氣度,對悉尼獲得2000年奧運會的舉辦權表示熱烈的祝賀。而此時此刻,全國人民、社會各界對北京奧申委表示了極大的理解,紛紛打電話或致函北京奧申委和北京市委、市政府,向為申奧付出辛勤勞動的北京奧申委全體同志表示親切慰問,贊揚北京奧申委推動奧林匹克精神在中國和世界的傳播功不可沒,同時也表達繼續(xù)支持北京申奧的決心和信心。

  1993年10月18日,李嵐清、李鐵映、羅干等中央領導同志出席了北京奧申委召開的總結大會并講話。會上,北京奧申委發(fā)出致全國各族人民、港澳臺同胞、海外僑胞和外國朋友的感謝信:

  在中共中央、國務院的親切關懷和全國人民的大力支持下,北京申辦2000年奧運會的工作已告結束。盡管北京以兩票之差未取得舉辦權,但中國人民堅持和維護奧林匹克運動宗旨的原則精神、愿為奧林匹克運動發(fā)展做貢獻的熱情和決心已為全世界人民所矚目,得到了廣泛的贊賞和支持。

  在兩年多的申辦過程中,北京奧申委先后收到來自海內外各界人士寄來的數(shù)以萬計的信函、電報、簽名冊、橫幅、照片和捐款、捐物等,表達了他們對北京申辦2000年奧運會的熱情支持與良好祝愿。特別是在9月23日以后,短短幾天內,我們收到了一批又一批的慰問信、慰問電及慰問電話,接待了一批又一批的慰問者,那激動人心的場景、感人肺腑的語言,使我們深受感動,永遠難忘。

  在此,北京奧申委特向一切理解、關心、支持、幫助北京申辦工作,并為申辦工作付出辛勤勞動和做出貢獻的全國各族人民、港澳臺同胞、海外僑胞以及外國朋友,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深深的感謝!

再次踏上申奧之路

  走出1993年9月23日晚北京申奧失利的陰影,經(jīng)過將近8年的“臥薪嘗膽”,在黨和國家的大力支持下,北京市重振雄風,又一次踏上了申辦奧運會的艱難歷程。

  2001年1月,北京奧申委向國際奧委會正式提交申辦2008年奧運會即第29屆奧運會的報告。17日上午,北京2008年奧運會申辦委員會秘書長王偉一行5人,在瑞士洛桑向國際奧委會候選城市關系部主任杰奎琳·布拉特女士遞交了北京2008年奧運會的申辦報告。

  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領導下,以時任中央政治局委員、北京市委書記賈慶林為組長的申奧領導小組和以時任北京市市長劉淇為主席的北京奧申委,堅決貫徹中央關于申奧工作的重要指示,制定正確的申奧工作方針、原則和策略,充分吸取第一次申奧時的經(jīng)驗教訓,扎實有效地開展了申奧的各項工作。

  申辦奧運會,既是北京人民和全中國人民的共同愿望,也為國際社會所關注。申奧期間的對內對外宣傳工作,是整個申奧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北京第一次申奧的宣傳工作,總體上把握得是好的。但事后總結起來,我們感到有一些教訓值得吸取,這就是:對內宣傳調子過高,對外宣傳著力不夠。對內宣傳調子過高,新聞輿論上志在必得的氣氛很濃,群眾對申辦失利缺乏足夠的心理準備。對外宣傳下的功夫不夠,對申奧過程中國際社會可能提出的問題缺乏足夠的應對措施,尤其是在面對國際奧委會投票決定2000年奧運會舉辦城市前,一些西方媒體的突然發(fā)難,思想準備不足,處置不夠及時,使申辦工作有些被動。吸取了第一次申奧失利的教訓,我作為北京奧申委的副主席,在負責申奧的新聞宣傳和文化工作中,與市委宣傳部的蔣效愚、蔡赴朝,國家體育總局的何慧嫻等同志一起,堅決按照北京奧申委確定的方針、原則,全力做好此次申奧的對內對外宣傳工作。

  客觀地看,這一次申奧比第一次申奧更富有挑戰(zhàn)性,也更有難度。如果第一次申奧帶有試驗性,即便不成功大家還可以理解,而第二次申奧如果還是不成功,勢必在群眾中會引起更多的議論。所以,在正式遞交申奧報告之后,北京奧申委的所有工作都是十分注意穩(wěn)妥把握的。“不提志在必得,但要努力爭取”,這就是北京奧申委按照中央精神確定的基本方針。應該說,這兩句話比較科學、準確、全面,既留有余地,防止把群眾胃口吊得太高,又瞄準目標、嚴格要求、奮發(fā)努力、爭取成功,有利于調動廣大群眾參與申奧工作的積極性�!安惶嶂驹诒氐�,但要努力爭取”,這就是我們在整個申奧宣傳中始終遵循的方針、原則,也是申奧宣傳的基本口徑。我們有關申奧的宣傳工作全部是按照這樣的方針來安排和部署的。

  對內宣傳,主要是凝聚人心、鼓舞斗志,動員和引導全市人民積極投身首都改革開放和現(xiàn)代化建設偉大事業(yè),努力做好本職工作,同時大力支持北京申辦奧運,為申奧成功創(chuàng)造良好的物質基礎和精神文化條件,營造有利于申奧成功的社會氛圍。為此,我們從申奧一開始,就制定了宣傳報道工作的總體規(guī)劃,明確了申奧不同階段對內宣傳的主要內容、重點工作和需要把握的政策、口徑等。在日常情況下,申奧宣傳保持低調,整個宣傳工作按照中央宣傳部關于國內各項重點宣傳工作的部署,緊緊圍繞經(jīng)濟建設這個中心和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大力宣傳首都經(jīng)濟建設、精神文明建設取得的新進展、新成就,宣傳首都城市建設發(fā)生的日新月異的變化,宣傳各條戰(zhàn)線廣大干部群眾立足本職工作,為首都建設爭做貢獻的先進事跡和模范人物。也就是說,宣傳工作保持常態(tài),不把申奧“炒得太熱”。

  在國際奧委會派團來北京考察和北京奧申委要去國際奧委會匯報申辦工作情況的特殊時期,我們則有意識地加大申奧工作的宣傳力度,適時升溫加熱,形成全市人民關心申奧、支持申奧、參與申奧的輿論陣勢。凡是國際奧委會來北京考察的時候,我們都事先專門做出宣傳報道安排,及時召開新聞單位的吹風會、協(xié)調會,統(tǒng)一協(xié)調北京各新聞媒體宣傳好、報道好考察團關注的熱點問題,實事求是地進行宣傳報道,并積極爭取中央媒體的支持配合。平時保持宣傳常態(tài),遇有適當時機,申奧宣傳及時升溫,這種宣傳節(jié)奏的部署和把握,實踐證明是必要的,也是有效的。

  對外宣傳,主要是客觀、全面、真實地向外界宣傳中國、宣傳北京、廣交朋友、爭取支持,營造對申奧有利的國際輿論環(huán)境。按照國際慣例,我們大力加強北京申奧工作的對外透明度。奧申委在新僑飯店設置了新聞中心接待境外媒體記者,回答他們關心的問題、提供必要的宣傳報道材料。同時,我們廣交朋友,認真做好境外媒體的接待工作。北京奧申委的主要領導都親自出面接待外國記者團,接受境外重要媒體的專訪,面對面地向他們介紹北京的情況,介紹北京奧申委的工作。事實證明,對境外媒體和記者,我們越是主動做工作,效果就越好。比如,2001年5月16日,我會見了美國“社論撰稿人新聞代表團”,代表團有10多位成員,都是美國一些有影響的報紙的社論撰稿人。一見面,他們當中就有人提出了“人權問題”,我向他們介紹了我國在保障人權方面所做的工作,特別講到,我國政府面對的是近13億的人口,首先要保障中國人民吃飽飯、穿暖衣、住上房,不斷提高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這是最重要的人權保障。北京申奧,可以更有力地促進我國的經(jīng)濟發(fā)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有利于促進我們的人權事業(yè)。同這些美國報紙的社論撰稿人一邊聊,一邊喝茶,慢慢地他們也表示理解了,好幾位撰稿人都提出回美國后要更多地介紹北京的申奧工作,臨別時他們都說:祝北京好運!

  對外宣傳工作的成效如何,很難用什么數(shù)字或指標來衡量和統(tǒng)計。北京奧申委新聞宣傳部給過我一個數(shù)字:申奧前期,國際上對北京的報道正面的占30%,負面的占70%;經(jīng)過對外宣傳工作,申奧后期,這個比例正好倒過來了,客觀、正面的報道占70%。我不敢說這個統(tǒng)計數(shù)字絕對準確,但有一個對比可以說明問題:1993年9月23日國際奧委會投票決定2000年奧運會舉辦城市之前的幾天,國際輿論突然制造所謂“如果申奧不成功,北京將抵制奧運會”的聳人聽聞的“新聞”,對北京的申奧造成極壞影響;2001年7月13日國際奧委會投票決定2008年奧運會舉辦城市之前的幾天,國際輿論對北京申辦奧運會的反應非常平靜,沒有出現(xiàn)任何惡意炒作的情況。

精心籌備“7·13”晚會

  2001年7月13日,是北京人民、全中國人民、世界各地的中華兒女翹首企盼的日子。

  在莫斯科,北京奧申委代表團以決戰(zhàn)決勝的勇氣、扎實有效的工作,等待迎接這一歷史時刻的檢驗。

北京市民在天安門廣場慶賀北京申奧成功

  北京,1000多萬人民以堅定的信心、空前的成熟和理智,在精心籌劃準備迎接這一歷史時刻的盛典。

  莫斯科“決戰(zhàn)”前夕,北京申奧工作進入沖刺階段。在黨中央、國務院的親切關懷和領導下,奧申委和北京市領導同志把中央關于申奧工作的正確方針化為奪取勝利的巨大精神力量,運籌帷幄,指揮若定。

  5月29日,奧申委召開執(zhí)委會議,分析形勢、研究對策。賈慶林在會上講話強調,時至今日,要更加有序地工作,防止我們自己犯錯誤。他特別指出,宣傳輿論上要適可而止,注重實效,對內不炒熱,不把群眾的胃口吊得太高,越到投票前,越要“靜悄悄”。他借用魯迅先生的話說,我們要“于無聲處聽驚雷”,這充分表達了奧申委和市領導在關鍵時刻的冷靜,在決戰(zhàn)前夜的信心。

  一系列謀劃戰(zhàn)略策略、部署申奧工作的重要會議在這期間召開:

  6月19日上午,北京市委召開書記辦公會;

  6月28日下午,北京市委召開全市領導干部會議;

  7月3日上午,北京奧申委召開領導小組會議;

  7月11日下午,北京市委召開常委會……

  在這些會議上,賈慶林、劉淇、袁偉民、李志堅等同志都對申奧最后一個階段的工作提出了十分明確的要求。從北京市的角度講,這一時期,我們面臨的既是有利的形勢,又是巨大的壓力。因為盡管從申奧一開始,我們堅持“不提志在必得,但要努力爭取”的基本方針,但每一個北京人,每一個中華兒女,誰不盼望申奧成功?如何使廣大市民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如何切實維護好首都改革、發(fā)展、穩(wěn)定的良好局面,實在是太重要了。我在這些會議上,深深感受到了每一個領導同志的歷史責任感、使命感和肩上那沉甸甸的擔子。

  按照奧申委的總體工作部署,在北京奧申委代表團離開北京赴莫斯科之后,我們對市屬新聞媒體的申奧宣傳精心調控,以保持平和有序的輿論態(tài)勢。對實際工作的安排做好兩手準備。這樣,全市上下形成了“于無聲處聽驚雷”的氛圍。此時此刻,在每一個領導同志的心中,在每一個北京市民的心中,涌動著的是奪取勝利的信念,是崇尚奧林匹克的熱流。

  根據(jù)國際奧委會的慣例,申辦城市在國際奧委會決定奧運會舉辦城市的時候,要舉行一定規(guī)模的群眾文化活動,并與國際奧委會會議的電視直播對接。多倫多、巴黎、大阪都做了這方面的準備。6月19日的市委書記辦公會,確定了北京“7·13”晚會安排的總體原則,并明確由我負責。21日,我便與市委宣傳部和奧申委留京的有關同志開始研究活動方案,從7月3日開始,我們在中華世紀壇緊張有序地進行各項籌備工作。

  一是制訂總體方案。我召集奧申委、市委宣傳部、教育工委、團市委、市政管委、文化局、公安局、廣電集團等有關方面負責人,一項一項地研究籌劃活動方案,其中包括:在中華世紀壇組織6000人的群眾文化活動,如申辦成功,則施放禮花,慶�;顒映掷m(xù)到凌晨1時左右;在人民大會堂,組織1萬名大學生和城區(qū)干部群眾觀看電影,待宣布申奧成功結果后,這1萬人即從人民大會堂涌向天安門廣場,參加由群眾自發(fā)組織的聯(lián)歡活動�;顒臃桨笇唧w的時間、節(jié)目、任務分工、工作流程等都做了詳細安排。

  二是布置活動場地。我們有過在中華世紀壇舉辦迎接新世紀、新千年活動的經(jīng)驗,但“7·13”晚會現(xiàn)場的布置工作既要求高水準,體現(xiàn)隆重、熱烈、喜慶的氣氛,又不能過早張揚。因此,負責這項工作的北京歌華文化發(fā)展集團的同志們在世紀壇內先精心做好各項準備工作,直到最后兩天才開始在場地外安裝所有的燈光和音響設備,搭設了6個大型電視屏幕,做好了主席臺的背景、標語布置及世紀壇外部環(huán)境的美化工作。

  三是精心安排節(jié)目。承擔文藝晚會節(jié)目組織和直播任務的北京電視臺,由臺領導親自掛帥,抽調專業(yè)人員,迅速組成強有力的工作班子。節(jié)目組不分晝夜地撰寫臺本、聯(lián)系演員,僅用幾天的時間就落實了近5個小時的節(jié)目,一批優(yōu)秀的藝術家和歌唱演員、舞蹈演員都懷著極大的熱情參加演出。出于“兩手準備”的考慮,我們不能在世紀壇現(xiàn)場對節(jié)目進行彩排,燈光、音響也無法事先進行整體的配合演練。北京電視臺的同志們憑著豐富的經(jīng)驗和嫻熟的技術,最終成功地組織并現(xiàn)場直播了這臺晚會。

各界群眾在中華世紀壇慶賀北京申奧成功

  四是組織群眾聯(lián)歡。中華世紀壇主會場的6000名群眾主要是由市委教育工委組織的首都高校學生和海淀區(qū)組織的部分居民。各高校在接到任務后迅速組織在校學生,他們手舉國旗、奧申委旗,意氣風發(fā)地參加了文藝晚會。市文化局承擔組織群眾文藝隊伍的任務,局領導親自指揮,在短短幾天內,一支支舞龍隊、秧歌隊、舞獅隊迅速調集到一起。團市委牽頭在人民大會堂組織1萬名干部群眾和大學生看電影,作為申辦成功后天安門廣場群眾聯(lián)歡活動的骨干,在各個區(qū)的大力支持下,他們出色地完成了任務。

  五是提供各項保障。組織大型群眾文化活動,涉及方方面面。按照市領導和指揮部的統(tǒng)一要求,市政管委組織供電、環(huán)衛(wèi)、園林等部門,美化聯(lián)歡會場的環(huán)境,架設變電器和電纜,確保了晚會7000多千瓦的用電量。市委政法委協(xié)調公安、交通、消防部門,精心制定晚會安全保衛(wèi)和交通方面的方案,成為晚會順利舉行的堅強后盾。施放禮花是申辦成功后慶�;顒拥囊粋高潮,7月13日上午,歌華集團組織北京禮花廠、江西禮花廠在中華世紀壇北側的玉淵潭公園布置完了全部禮花。臨近中午,我到現(xiàn)場察看,公安人員、禮花廠廠長和工人們都堅守在崗位上,禮花廠的領導告訴我,但愿申奧成功能施放禮花,否則拆除和搬運這些禮花彈,其困難比施放禮花要大得多。我笑著對他們說:“放心吧,這次一定會放禮花的。”當然,禮花廠也從技術上做好了兩手準備以確保安全。

  “7·13”晚會的籌備工作,時時刻刻牽動著市委、市政府領導的心。賈慶林每天都要了解籌備工作的情況,及時作出決策,給予指導。時任市委副書記強衛(wèi)和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孟學農(nóng)也都直接指揮協(xié)調有關方面的籌備工作。7月11日上午,賈慶林親自到中華世紀壇檢查籌備工作情況,慰問工作人員。他在聽取各單位工作匯報后對大家說:“現(xiàn)在總的形勢對我們非常有利,申奧成功的可能性極大,大家要精心做好晚會各項準備工作,向世界展示北京的風采和北京人民良好的精神面貌�!彼對晚會的一些重要細節(jié)一一做了叮囑,給了全體參與籌備晚會活動的同志們很大的鼓勵。

  7月12日晚上7時30分,臨“戰(zhàn)”前的動員大會在中華世紀壇大屏幕廳舉行,200多個座位座無虛席,各有關單位的負責同志和主要工作人員都參加了。會上,我做了動員講話,強調晚會規(guī)格高、影響大、時間緊、任務重,必須高度重視、聽從指揮、落實責任、團結協(xié)作、精益求精,確保萬無一失。強衛(wèi)、孟學農(nóng)也都講了話。會議時間很短,氣氛非常熱烈,大家的臉上都帶著喜悅的表情。雖然,我們在動員講話中沒講有百分之百的把握獲勝,但我和每一個與會者都充滿必勝信心,大家在心中都默默地祝福:祝北京好運!祝申奧成功!這無聲的美好祝愿,成為鼓舞和激勵同志們不辭辛苦、全力做好晚會籌備工作的巨大精神力量。

百年圓夢的時刻

  北京申辦2008年奧運會,全程受到黨中央、國務院領導同志的親切關懷和有力指導。市委、市政府和北京奧申委早就計劃,如北京申辦成功,一定要請中央領導同志出席“7·13”群眾聯(lián)歡晚會,并為此專門給中央寫了報告。7月9日,報告和活動方案以及我們起草的中央領導同志講話提綱,經(jīng)賈慶林審定后,送到了中央辦公廳。10日晚上9點多,我在家里接到市委辦公廳值班室的電話,叫我10點鐘到中央辦公廳開會,我準時趕到了中辦。時任中央辦公廳主任王剛主持會議,參加會議的還有一位副主任和一位局長,一共就我們4個人。我詳細匯報了“7·13”聯(lián)歡晚會的準備情況。王剛高興地說:“申奧成功是全國的一件大喜事,屆時在京中央政治局全體領導同志出席在中華世紀壇舉行的群眾聯(lián)歡晚會,這是首都的一個大的慶典。中央領導同志分別收看電視轉播,如北京申辦成功,以投票結果公布的時間為準,半個小時內領導同志全部趕到中華世紀壇�!蓖鮿傄蟊本┦羞M一步完善、細化活動方案,11日上午9時前,將正式方案上報中辦。我從中辦開會回來后,即組織籌備工作班子的幾位同志連夜修訂詳細的活動方案、時間安排和工作流程,第二天一早就由市委辦公廳將方案報送中央辦公廳。

薩馬蘭奇宣布北京申奧成功時,北京奧申委代表團熱烈歡呼

  7月13日晚上,國際奧委會第112次會議在莫斯科隆重舉行,會議將投票決定2008年奧運會舉辦城市。中國人民百年奧運的夢想,凝聚到了21世紀之初的這一天、這一時、這一刻。北京時間晚11時10分,薩馬蘭奇主席宣布:2008年奧運會舉辦權的獲勝者是北京。當時,賈慶林和國家體育總局、北京市的領導以及奧申委領導小組成員單位留京的負責同志都在中華世紀壇大屏幕廳收看投票的實況,北京獲勝的消息傳來,大家無不為之激動、為之歡呼。賈慶林帶領我們迅速從大廳里出來,到中華世紀壇圣火臺前迎候中央領導。實際上,江澤民等中央領導同志在收看投票結果后,10分鐘即趕到了中華世紀壇。此時,中華世紀壇已成為無比歡樂的海洋。江澤民走下汽車,高興地來到聯(lián)歡群眾中間,和大學生、運動員、勞動模范及群眾代表親切握手,并用洪亮的聲音向聯(lián)歡群眾問候。大學生們和在場群眾激動地歡呼:中國萬歲!在中華世紀壇貴賓室里,江澤民、李鵬、朱镕基、李瑞環(huán)、胡錦濤、尉健行等中央領導同志都十分興奮。江澤民剛剛落座便提出,要給遠在莫斯科的李嵐清和北京奧申委代表團打個電話表示祝賀。此時,賈慶林的秘書用手機給北京奧申委代表團值班室撥電話,中華世紀壇貴賓室內手機信號不太好,剛剛撥通信號又斷了,江澤民便走出貴賓室,在走廊里接通了電話并找到了李嵐清。他在電話中說:“嵐清同志,現(xiàn)在,我們幾個常委都在世紀壇參加北京的慶�;顒樱堔D達我們對北京申奧代表團同志們的熱烈祝賀,你們辛苦了!”

  晚11時40分左右,中央領導同志走出貴賓室,來到中華世紀壇平臺的主席臺,同歡聚在這里的近萬名各界群眾共慶北京申奧成功。賈慶林宣布:“首都各界群眾慶祝北京申辦2008年奧運會成功聯(lián)歡晚會現(xiàn)在開始!”此時,全場歡聲雷動,禮花騰空而起。在熱烈的掌聲中江澤民發(fā)表講話,他說:“我代表黨中央、國務院,對北京申奧成功表示熱烈的祝賀!向全國人民為北京申奧所作的貢獻表示感謝,向國際奧委會和各國朋友對北京申奧的支持表示感謝!全國人民將與首都人民一起奮發(fā)努力,扎實工作,把2008年奧運會辦成功�!苯瓭擅癜l(fā)表的簡短而又有力的重要講話,通過中央電視臺和北京電視臺的現(xiàn)場直播,傳遍了長城內外、大江南北,傳遍了世界各地。隨后,中央領導同志站在中華世紀壇平臺上,同首都群眾一起觀看五彩繽紛的禮花。時間已到13日晚12點,江澤民又提出要到天安門廣場看望聯(lián)歡群眾,他在賈慶林等人的陪同下,先來到天安門廣場金水橋前,后登上天安門城樓,同自發(fā)涌向天安門廣場慶祝申奧成功的數(shù)十萬群眾一起,共慶我們偉大祖國的這一歷史性勝利。

2001年7月13日晚,北京申奧成功后《人民日報》出版的號外

  這天晚上,在京的黨和國家領導人以及中央許多部委和北京市的領導也都參加了聯(lián)歡晚會。

  在北京申奧的日日夜夜,在歡慶北京申奧成功的喜慶時刻,黨中央、國務院的親切關懷和堅強領導,給了首都人民巨大的鼓舞和力量,這也是北京申奧獲得成功的最重要的原因。

  “7·13”之夜,是北京人民的不眠之夜,是北京人民的狂歡之夜。在中華世紀壇聯(lián)歡晚會剛開始時,數(shù)千名大學生和各界群眾就已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動,急切盼望從莫斯科傳來的喜訊。但按照晚會的總體設計方案,11時之前都是文藝演出。周濤、張政、余聲、叢薇、趙寧、臺嵐、許戈輝、孔潔等主持人輪番上臺主持,彭麗媛、楊洪基、閻維文、郁鈞劍、王霞、幺紅、鄭詠、夢鴿、黃越峰、劉維維、呂繼宏、譚晶、劉媛媛、蔡國慶、江濤、葉凡、易妙英等一批知名的歌唱家和年輕歌手,分別演唱了《祝福祖國》《為祖國干杯》《五星紅旗》《大地喜洋洋》《新北京、新奧運》等歌頌祖國、歌頌北京的歌曲。

《人民日報》關于“7.13”慶�;顒拥膱蟮�

  當晚,我作為這場聯(lián)歡活動的總負責人,一面在中華世紀壇的大屏幕廳收看莫斯科國際奧委會的投票情況,一面聯(lián)絡、協(xié)調晚會指揮車上的指揮工作。因事先無法估計投票要進行幾輪,所以聯(lián)歡晚會的電視轉播是準備在薩馬蘭奇主席起身宣布投票結果時,再將鏡頭切換到莫斯科國際奧委會會場。第一輪投票結束后,很快進行第二輪投票,沒幾分鐘,國際奧委會委員姆巴依將投票結果裝入信封并封上口。這時,我覺得結果出來了,而且肯定是北京勝出,便飛快跑到大屏幕廳旁的值班室,向指揮部下達轉播莫斯科國際奧委會會場的命令。瞬間,電視臺導演按照指揮部的要求,將鏡頭切換到莫斯科國際奧委會會場,這時,薩馬蘭奇主席已經(jīng)接過了姆巴依遞過來的信封。中華世紀壇聯(lián)歡會場的群眾和廣大電視觀眾,準時從電視轉播中看到了薩馬蘭奇主席打開信封并宣布投票表決結果的實況。事后,想起這一瞬間的緊張運作,我還真急出了一身汗,萬一電視鏡頭切換再晚半分鐘,就難以將薩馬蘭奇主席宣布投票結果的場面完整地轉播出去。因為這次他只宣布了“2008年奧運會舉辦權的獲勝者是北京”這一句話,不像1993年投票結果公布時他先講了一大段感謝的話。多關鍵的半分鐘啊!

  北京成功了!北京獲勝了!激動人心的喜訊傳來,在北京,在中華大地,在世界各個角落,十幾億中華兒女盡情歡呼,縱情歌唱。

  中華世紀壇的聯(lián)歡晚會,此時進入了最高潮,歌聲、歡呼聲、煙花騰空的禮炮聲,匯合成一曲響徹云霄的中華贊歌。多少人熱情擁抱,多少人喜淚縱橫,在《歌唱祖國》的嘹亮歌聲中,大家盡情地為勝利歡呼!為北京歡呼!為祖國歡呼!

  2001年7月13日,一個將永遠載入史冊的偉大日子;2001年的7月13日之夜,一個令北京人民和全中國人民永遠難忘的光榮之夜。從中華世紀壇到天安門廣場,從學校校園到大街小巷,從首都北京到祖國各地,人們用各種方式歡慶這一勝利,用發(fā)自肺腑的話語表達對偉大祖國的熱愛之情。

  申奧成功已成為歷史,但每每回憶起中華世紀壇激動人心的“7·13”之夜,仿佛那絢麗多彩的禮花還在空中綻放,那激昂嘹亮的歌聲還在京城飛揚。

  (來源:“百年的輝煌”微信公眾號 本文選自《改革開放四十年口述史》,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9年9月出版)

Copyright @2014-2025 www.pyxje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湖北省委黨史研究室版權所有,未經(jīng)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技術支持:荊楚網(wǎng) 鄂ICP備18025488號-1

微信公眾號

手機版

国产一精品一av一免费,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精品,国产成人AV网站网址软件,国产日韩无码无卡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