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襄陽市史志研究中心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guī)定精神學習教育,聚焦青少年群體,立足自身職能優(yōu)勢,以“學黨史、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為主題,將黨史學習教育與關愛留守兒童、困境兒童工作深度融合,創(chuàng)新運用“紅色教育+精準關愛”工作模式為群眾辦實事,取得顯著成效。
一、“扶志”與“礪志”并舉,構筑紅色教育陣地
為助力青少年黨史學習教育常態(tài)化長效化,襄陽市史志研究中心積極開展黨史“七進”活動,建強紅色教育陣地。一是共建史志圖書角。與襄陽市第八中學在“紅色紐扣書院”舉行圖書捐贈共建儀式,“史志襄陽圖書角”正式啟用,通過開展“紅色經典誦讀”“黨史知識競賽”等系列活動,讓紅色基因融入日常教學。二是共建紅色書屋。針對鄉(xiāng)村留守兒童課外閱讀資源相對匱乏的現(xiàn)狀,依托村(社區(qū))圖書室、村史館、紅色紀念場館,在全市留守兒童集中的10個村(社區(qū))推進紅色書屋建設。按照一批紅色書籍、一個黨史角、一套黨史視頻、一個活動空間、一支管理隊伍的“五個一”標準,建成以襄城區(qū)臥龍鎮(zhèn)譚莊村為代表的紅色書屋示范點。精心挑選《寫給青少年的黨史:筑夢新時代》《我們家的抗戰(zhàn)》《百年家書》等一批適合兒童閱讀的黨史讀物和心理健康教育書籍,豐富孩子們的精神文化生活。三是共建“黨史爺爺工作站”。與樊城區(qū)劉埂社區(qū)合作,建設“黨史爺爺紅色文化工作站”,由社區(qū)網格員或大學生志愿者擔任工作站管理員,建立周末開放、寒暑假專題活動等制度,讓未成年人走得進來、坐得下來,讓紅色文化工作站成為孩子們的“學習處”“打卡點”,成為獨具特色的紅色名片。
二、“領航”與“護航”并進,創(chuàng)新黨史宣教路徑
襄陽市史志研究中心深耕紅色資源,面向青少年群體講活講好襄陽黨史故事,增強襄陽黨史宣教品牌的感染力和影響力,構建起全方位、多層次的宣教格局。一是面向全市青少年開展常態(tài)化黨史宣講。充分發(fā)揮襄陽市中共黨史學會的作用,持續(xù)打造全國崗位學雷鋒標兵“黨史爺爺”宣講品牌,促進“五老”宣講團開展面向青少年的黨史宣講,形成以老帶新、上下聯(lián)動的良好局面。截至7月底,已完成針對留守兒童和青少年的黨史宣講19場,受益約2600人次。 二是聚焦留守兒童、困境兒童開展紅色研學。利用寒暑假組織縣市區(qū)孤困兒童群體開展“追尋烈士足跡、傳承革命精神”研學活動,讓孩子們通過參觀學習、互動體驗的方式深入了解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跡,培養(yǎng)他們的愛國情懷,讓黨史學習教育更接地氣、更入童心。三是面向高校學生群體舉辦特色活動。整合多方資源,與市民政局、襄陽汽車職業(yè)技術學院等單位聯(lián)合舉辦“薪火‘襄’傳——黨史學習教育進高校暨關愛留守兒童、困境兒童活動”,通過播放“薪火‘襄’傳——襄陽黨史故事”系列短視頻,借助“線上+線下、小屏+大屏、現(xiàn)場+課堂”的立體宣傳矩陣,推動黨史宣教入腦入心�!包h史爺爺”梁發(fā)雙通過“場館里的思政課”等一系列活動,為襄陽職業(yè)技術學院的學生宣講馬克思主義在襄陽的傳播與發(fā)展歷程,引導大學生在活動中踐行初心。
三、“凝心”與“暖心”并重,匯聚社會關愛力量
襄陽市史志研究中心聯(lián)合市民政局實施留守兒童、困境兒童關心關愛服務項目,堅持“凝心”與“暖心”并重,統(tǒng)籌各方力量,充分引導留守兒童、困境兒童傳承紅色基因,感受關愛、健康成長。一是物資幫扶,溫暖前行道路。聯(lián)合市關工委在魚梁洲金陽光特殊教育培訓學校,開展關愛困境兒童活動,通過生動活潑的形式,讓黨史知識浸潤童心,同時為孩子們送上愛心慰問物資,讓他們感受來自社會的關愛與溫暖。二是解困紓難,共筑成長橋梁。與襄城區(qū)關工委合作,在臥龍鎮(zhèn)牌坊村舉辦“學黨史潤童心 獻愛心助成長”紅色主題教育活動,為留守兒童、困境兒童準備實用的愛心禮包,通過志愿服務解決他們的實際困難,共同為農村少年兒童搭建起暑期成長的溫暖港灣。三是激發(fā)情懷,播撒紅色種子。組織黨員干部赴南漳縣薛坪鎮(zhèn)石橋村,開展聯(lián)合支部主題黨日暨關愛留守兒童、困境兒童活動,通過講述石橋村人民在南漳革命斗爭中的英勇事跡,在孩子們心中播下“紅色種子”,激發(fā)愛黨愛國情懷,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
�。ㄏ尻柺惺分狙芯恐行� 張翮)
Copyright @2014-2025 www.pyxje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湖北省委黨史研究室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技術支持:荊楚網 鄂ICP備18025488號-1
微信公眾號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