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二七年初,黃安縣黨組織派戴克敏到武昌農民運動講習所學習。在學習期間,戴克敏同志對中國農民問題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并撰寫了《農民運動在中國革命運動中的地位》一文。在這篇文章中,他對農民運動給予了極高的評價和熱情的頌揚,他認為:要奪取中國革命的勝利,就必須把億萬農民組織起來,武裝起來。
一九二七年四月,麻城反動地主武裝趁“四﹒一二”蔣介石叛變之機,發(fā)動武裝暴亂,圍攻麻城縣城。當時,在湖北省黨部工作的董必武同志立即會同毛澤東同志,決定派戴克敏率領三百名農講所武裝學生馳援麻城。戴克敏受命之后,立即率領三百名農講所學生軍,日夜兼程趕到了麻城,平定了叛亂。
麻城暴亂平定以后,戴克敏率領農講所學生軍回到武漢,總結了這次斗爭的實踐經驗,撰寫了《剿滅麻城會匪經過》一文,進一步論述了發(fā)動廣大農民起來革命的偉大作用。他說:我們在武漢時,一向喊著打倒土豪劣紳的口號,這次居然躬身實踐,我覺得自己很安慰,總算實際上在革命中盡了些力,雖然這是很微小的一點,但這次的戰(zhàn)斗使我得到一個感想,在農村土豪劣紳素來是極有勢力,現在看見農民協(xié)會如此風起云涌,就亂造謠言污蔑農協(xié),哪知道他們越是造謠污蔑,農民越是相信農民協(xié)會。麻城民眾都很有覺悟,他們都喊我們武裝同志,并不說我們是團總老爺。農講所學生向光山進剿會匪時,一千多農民手持武器作后衛(wèi),一起與會匪搏戰(zhàn)。沿途送水送粥的農民絡繹不絕。
五月中旬,戴克敏又參加了由葉挺指揮的中央獨立師平定夏斗寅進攻武漢的戰(zhàn)斗,在紙坊附近的土地堂一戰(zhàn),將叛軍擊潰,敗退鄂東,從而使武漢轉危為安。
一九二七年六月,戴克敏在農講所結業(yè)后,被分配到黃安縣從事農民運動工作。六月二十九日,他從武漢回到了黃安,任中共黃安縣委委員,并兼任縣農民自衛(wèi)軍大隊長,負責軍事領導工作。七月十五日,汪精衛(wèi)在武漢叛變了革命,黃安的反革命勢力乘機復辟了。農民協(xié)會的活動被迫由公開轉入地下,黃安處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中,敵人到處在狂叫:“茅草要過火,石頭要過刀�!碑敃r在黃安屠殺人民的匪首規(guī)定:“凡年滿十六歲的共產黨員,一律槍決!”在黃安縣被反動派通緝的重要共產黨人共有九十二名,戴克敏是其中之一。
在敵人殘酷屠殺的恐怖之下,革命隊伍中的一些不堅定的分子,有的叛變投敵了,有的自行脫黨了。但是當時擔任中共黃安縣委委員和農民自衛(wèi)軍的大隊長戴克敏仍不退縮,堅持斗爭。他勇敢地站到斗爭的最前列,與曹學楷、鄭位三、吳煥先等,在極端困難的情況下,繼續(xù)領導人民堅持革命斗爭。七月下旬,在縣委改組的會議上,戴克敏指出:“現在革命已不是空喊口號的事了!反革命者弓上弦刀出鞘,張開了他們的貪狼餓虎似的大口對著我們,我們革命者若不自己武裝起來,把我們的槍口對準敵人掃射,我們自己是沒有命的!”縣委改組后,決定留戴克敏在縣里領導群眾堅持斗爭,派鄭位三、戴季英到武漢向省委匯報黃安斗爭情況,聽取省委對黃安工作的指示。八月初,在戴克敏的領導下成立了黃安縣防務委員會,戴克敏、曹學楷、徐朋人等被選為防務委員會常務委員,負責指揮和領導全縣的軍事斗爭。
八月中旬,戴克敏等率領黃安農民自衛(wèi)軍,平息了麻城農民自衛(wèi)軍中有個叫熊振翼的教官妄圖拖強叛變的反革命陰謀,使這支革命武裝得以保存。這支革命武裝后來成為“黃麻起義”的主要武裝力量之一。八月十七日,戴克敏率領黃安農民自衛(wèi)軍在麻城農民自衛(wèi)軍的配合下,在黃安、光山、麻城邊界一舉擊潰了盤踞在這里的有三千余人的反動紅槍會,擊斃匪眾一百多人,并活捉匪首王芝廷,繳獲步槍十二支,馬槍三支,戰(zhàn)馬六匹,刀矛無數。這是戴克敏領導黃安人民在“七一五”反革命政變之后,取得的抗擊敵人屠殺的第一個大勝仗。九月中旬,去武漢找省委的鄭位三、戴季英兩位同志安全回到了黃安,帶回了“八七”會議精神和湖北省委對黃安工作的指示。當時,在縣里堅持斗爭的縣委委員戴克敏、曹學楷、吳煥先等高興地說:“我們找到出路了,我們有奔頭了!”縣委在七里坪召開了會議,討論了上級黨委關于組織農民進行秋收武裝起義的指示。在會上,有個別的同志提出,我們只有幾十條搶,打起紅旗后,經不起敵人的進攻。但是,戴克敏等大多數縣委領導人都滿懷信心,認為:我們有馬列主義理論,有黨的領導,有人民群眾作后盾,打起紅旗,定能夠堅持下去,并取得勝利。會議最后通過了由戴克敏起草的《中共黃安縣委關于組織武裝暴動計劃》。計劃規(guī)定:一、迅速建立各區(qū)鄉(xiāng)的防務委員會,以作為公開領導起義的機構;二、以祠堂,廟宇作為暴動隊伍的集結地點;三、大力擴充農民自衛(wèi)軍和農民義勇隊,并加強訓練;四、鎮(zhèn)壓土豪劣紳,沒收大、中地主的財產,以發(fā)動群眾,并為起義作物資準備�?h委武裝暴動計劃發(fā)到各區(qū)鄉(xiāng)以后,極大地鼓舞了人民群眾的斗志,廣大群眾紛紛要求參加武裝暴動。
七里坪會議以后,戴克敏等縣委領導人為了組織秋收武裝暴動,進行了十分緊張的準備工作。首先,戴克敏等共產黨人下到各區(qū)鄉(xiāng),向群眾宣傳縣委關于組織秋收武裝暴動的決議。經過他們的努力,群眾又被發(fā)動起來了,他們拿起大刀、長矛,扛起鋤頭、扁擔、梭鏢、土槍、腳魚叉等武器,到處捕殺地主豪紳,又掀起了一個懲辦地主豪紳的革命熱潮。僅七里、紫云兩區(qū)的農民,在三、四天內就處死了幾十個土豪劣紳。程卜畈、長沖、大斛鄉(xiāng)、王潭河、城區(qū)北鄉(xiāng)的農民先后舉行了武裝暴動,他們把捉到的土豪劣紳,都押送到十丈山大廟里,交縣防務委員會處理。
這就是黃安人民所稱的“九月暴動”,又叫“第一次黃安起義”。九月暴動驚動了敵人,十月底,國民黨派了一個師的兵力開抵黃安,瘋狂地進攻革命,由于敵人強大,革命力量弱小,加之缺乏斗爭經驗,致使九月暴動失敗。黃安縣委又召開會議商討對策,會議再次決定,留戴克敏在縣領導群眾堅持斗爭,穩(wěn)定局勢,派人到省委匯報黃安斗爭情況。當時的湖北省委根據黃安情況,遂于十月二十一日,派王志仁(王靜齋)和原來在鄂南領導起義的吳浩光、劉鎮(zhèn)一等到黃安工作,并由他們組成鄂東特委,同時改組了黃安縣委,戴克敏參加鄂東特委和黃安縣委的領導工作。
鄂東特委成立以后,十一月三日,戴克敏等特委領導人在黃安七里坪文昌宮第二高級小學,召開了黃麻兩縣黨團活動分子會議,決定以黃麻兩縣農民自衛(wèi)軍和黃安的潘家河、阮家店、箭廠河、程卜畈等地義勇隊為骨干,以麻城的乘馬崗、順河集的農民為主要依靠,組織起義隊伍,發(fā)動武裝起義,奪取黃安城。為了統(tǒng)一起義的指揮和領導,會上還產生了由潘忠汝、戴克敏、吳光浩、曹學楷等組成的起義總指揮部,潘忠汝任總指揮,吳光浩任副總指揮,起義總指揮部設在七里坪。
文昌宮會議后,戴克敏等起義領導人與黨員干部赴各區(qū)積極組織農民自衛(wèi)軍與義勇隊,并抓緊自衛(wèi)軍與義勇隊的訓練工作。經過半個月的艱苦工作,很快把一支起義隊伍組織起來了。接著,戴克敏等鄂東特委會和起義總指揮的領導人,根據當時革命形勢的發(fā)展和武裝起義隊伍已經組織起來的情況,又在文昌宮小學召開第二次黃麻兩縣黨團活動分子會議,大家認為起義的準備工作已基本就緒,起義的條件與時機已經成熟,決定馬上舉行起義,奪取黃安縣城。
十一月十三日,震驚中原的“黃麻起義”爆發(fā)了,兩萬多起義軍,一舉攻下了黃安城。十一月十八日,黃安縣第一個紅色政權——工農民主政府正式成立了,曹學楷任主席。同時,工農革命軍鄂東軍也隨之誕生了,戴克敏任黨代表,潘忠汝、吳光浩分別任正副總指揮,汪奠川任參謀長。鄂東軍誕生以后,戴克敏、潘忠汝隨即率領起義軍主力,對給黃麻地區(qū)人民造成最大危害的、盤踞在光山南部的反動地主武裝紅槍會,進行了圍剿,打死了反動的紅槍會會長,戳穿了紅槍會“刀槍不入”的神話。接著,戴克敏等又率領起義軍于十一月二十五日挺進到黃安城南的尹家河、八里灣,打垮了當地反動民團和紅槍會,打開了城南地區(qū)的革命局面。
十二月五日,國民黨派一個師的兵力,向革命猛撲過來,進攻黃安城,革命軍在與敵人激戰(zhàn)中,一次又一次地打退敵人的沖鋒,黃安城下敵尸橫遍地。但終因敵眾我寡,革命軍不得不突圍出城,被我解放了二十一天的黃安隨之陷落敵手。
十二月下旬,戴克敏、吳光浩、曹學楷等起義軍領導人,經過艱苦轉折,在黃安北鄉(xiāng)木城寨匯集到了一起。在這里,他們舉行了起義領導人的會議。會議分析了當時敵強我弱的形式,總結了起義失敗的經驗教訓。戴克敏在會上鼓勵大家說:“我們黨領導的革命是長期的,我們不能為了一個城市同國民黨反動派拼死拼命地爭奪。只要我們不放下手中的槍,跟人民群眾在一起,堅持斗爭,黃安縣城是一定會回到我們手里來的!”會議最后決定留下少數人槍就地堅持斗爭,將大部分革命軍轉移到敵人力量比較薄弱的黃陂木蘭山區(qū)開展游擊戰(zhàn)爭。會后,戴克敏與吳光浩同志在黃安北鄉(xiāng)的閔家祠堂集合了工農革命軍七十二人,配備七十二支長槍和十一支短槍,從黃安出發(fā)向木蘭山挺近。一路上打退敵人的圍追堵截,沖破敵人的層層封鎖,于十二月二十九日勝利達到木蘭山區(qū)。這時,上級黨指示:鄂東軍改編為中國工農革命軍第七軍,下轄三個中隊,每隊二十余人。戴克敏任黨代表,吳光浩任軍長,汪奠川任參謀長。并由戴克敏、吳光浩、汪奠川、曹學楷等五人組成第七軍的委員會,作為部隊的核心領導。
部隊改編后,戴克敏為了這支人民軍隊的成長壯大,嘔盡心血。當時雖然戰(zhàn)爭頻繁,生活極端艱苦,但是,他從不因為環(huán)境惡劣而放松對部隊的思想教育,他經常對指戰(zhàn)員講:我們是共產黨領導的革命軍隊,無論作戰(zhàn)還是休整,都要注意群眾紀律。同時,還要注意向群眾宣傳黨的政策,組織和武裝群眾,建立革命的銅墻鐵壁,粉碎敵人對我們的進攻。
來源:《湖北英烈傳(第一集)》
Copyright @2014-2025 www.pyxje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湖北省委黨史研究室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技術支持:荊楚網 鄂ICP備18025488號-1
微信公眾號
手機版